台灣的腸病毒疫情連4週攀升,預估將在進入流行期。疾管署表示,容易引起重症的腸病毒71型已6年未大流行,疾管署將密切注意疫情變化,也提醒家長提高警覺。
根據疾管隱適美署統計,台灣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共6,738,較前一週上升12.8%,近4週都呈上升趨勢。今年已累計5例腸病毒併發重症,其中2例感染克沙奇B1型,感染腸病毒71型、克沙奇A4型及克沙奇B2型各1例。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:『(活動假牙原音)天氣逐漸炎熱,腸病毒已經連續4週門急診就診人數都持續增加,預估在6月中旬會進入流行期。今年的就診人次看起來有比去年同期增加1.8倍,所以今年的疫情是比去年的威脅來得大。』
疾管署指出,近4週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型為多,但今年已出現14例散發性腸病毒71型個案,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活動;容易引起重症的71型在國內約3到4年會大流行一次,上一次大流行是2012年,距今已達6年。羅一鈞:『(原音)已經6年沒有發生過大流行,所以很多專家都擔心說腸病毒是不是會有再一波,這個71型萬一引起重症的話,死亡率是比其他腸病毒來得高,也特別會導致一些中樞神經的後遺症,所以我們密切注意71的狀況。』
活動假牙的適用範圍很廣,因為製作比較為簡便牙齒矯正,費用相對較低,由於可以自行摘戴,也就便於修理。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用的,以下人群不宜採用活動假牙:1、 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者,生活不便的患者。2、 對義齒材料過敏、異物感明顯無法克服者。3.、嚴重的牙體、牙周或黏膜病變未得到有效治療控制者。一開始戴活動假牙,要盡量推拉基托,而不是推拉卡環,以免卡環變形,力度不能過大,要雙側同時均勻用力,戴假牙時,要將假牙放入對應的位置,用食指指腹按壓就位,不能用牙齒咬合就位,以防卡環變形或者導致假牙折斷。
疾管署表示,目前對於腸病毒並無特效藥可治療,5歲以下嬰幼兒因免疫力發展尚未健全,是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,民眾如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麻痺、肌抽搐、嘔吐與呼吸急促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,應儘速送到大醫院治療。
異常咬合常會造成一些牙齒有不正常磨耗(過度或不規則)或完全未磨耗等現象。於治療前、中、後,為配合整體美觀及咬合高度的一致,齒顎矯正醫師常須做定期或必要的牙齒之琺瑯質的修形。遇有一些病,如因上、下牙齒之比例不正常或某些因素,而須對牙齒的鄰接面做琺瑯質的必要修形時,齒顎矯正醫師會於說明與討論時告知。由於牙齒的大小、形狀或牙齒數目的缺失等,會因人而有極大的差異。前牙矯正治療可能須配合口腔外科如拔牙等合併治療,尤其在牙齒擁擠或因改善臉型而需拔牙的情況。在某些異常咬合伴有上、下顎骨異常的病例,若顎骨的異常情況愈嚴重,則矯正治療合併正顎手術的機率則愈高。通常,矯正醫師會轉診或會診口腔外科或顱顏外科醫師,並請病人或家長與上述醫師們諮詢討論。矯正治療的費用會因病人的異常咬合之狀況、骨骼之因素、矯正器種類之不同,拔牙與不拔牙之治療、移動牙齒的數目等,而有所不同。若開始進行治療,一般應先預繳總金額之約 1/3 ~ 2/3 的費用,其餘再分期繳納。若提早完成治療,則應將餘額全數結清。至於伴有合併手術之治療,則手術之相關費用不包含在矯正治療費用內。病人若有精神障礙,如過動症,憂鬱症等,或全身性疾病,如骨骼性,血液性或內分泌性疾病等,均會影響矯正的治療。應預先告知矯正醫師您的健康狀況及定期的變化。